
发布时间:
2025-03-04 11:20
信息来源:
通辽统计局
分享到:
通辽,原称哲里木盟,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地处内蒙古东部,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和铁岭市,北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为邻;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共辖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个县、5个旗,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9535平方千米。
通辽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科尔沁草原曾产生和流传着著名的科尔沁三大叙事民歌(韩秀英、达那巴拉、嘎达梅林)和上千首短调民歌。通辽境内有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5条铁路交汇,已开通“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3条高速、6条国道和7条省道贯穿。通辽周边800千米范围内有15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距离出海口锦州港400千米,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通辽市位于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南北长约418千米,东西宽约370千米,土地面积59535万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通辽境内拥有沙漠、草原、湿地、湖泊、疏林、山地等地形地貌,是典型的科尔沁疏林草原,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通辽市南部、北部地势高,而中部地势低平,整体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海拔400~1444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3%;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海拔120~32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浅山、黄土丘陵区,海拔550~73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过渡地带分布有沙丘与沙地,海拔大多在200~400米。罕山吞特尔峰为通辽市最高峰,海拔1444.2米。通辽市最低点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海拔88.5米。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区域内面积273.6万公顷,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6%。
【气候】通辽市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远离海洋,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高压及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少雪寒冷。全市各地年日照时数为2711~2932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中南部、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多12~86小时,其余地区少49~210小时。
【山脉】通辽境内较大的山脉有特金罕山和青龙山等。特金罕山位于扎鲁特旗境内,大兴安岭主脉南段、科尔沁沙地西北缘,被环保专家誉为内蒙古东部天然生态屏障。总面积9.13万公顷。平均海拔939米,高逾千米山峰10余座。其中,最高峰为吞特尔峰,海拔1444.2米,为通辽市第一高峰。山脉属大兴安岭南段山脉,是典型的山地向平原、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山地褶皱向南延伸,山体高度逐渐下降,坡度逐渐变缓,海拔从1444.2米逐渐降到244.6米,由中山到低山,再到丘陵。特金罕山是乌力吉木仁河、霍林河、阿日昆都伦河的源头。以吞特尔山为代表的5座山峰横亘在中国北方。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是嫩江和西辽河水源涵养地,平均海拔900米。特金罕山动植物物种丰富,有大鸨、金雕、棕熊、雪兔、黄羊、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珍稀濒危动物;古老稀有的树种、花草、中草药上千种。特金罕山被称为天然草原动植物园和现代草原博物馆。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由罕山林场直接划为旗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年9月成立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3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山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85千米,距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265千米。青龙山是燕山余脉努鲁儿虎山系一部分,位于努鲁儿虎山脉东北末端、老哈河畔(努鲁儿虎山脉,是大凌河与老哈河分水岭)。青龙山呈南北走向,全长6千米。青龙山主峰老道山,海拔794.5米,在青龙山镇境内。青龙山南北起伏犹如青龙,故名青龙山。青龙山发现古生物化石、新石器时代石器、秦汉长城、善宝营子古城等遗迹遗址。青龙山独特区域性小气候,形成松树、杨树、槐树等为主的森林自然景观。
【水系】通辽市水系主要由西辽河、柳河、大凌河、嫩江及东辽河水系组成,其中西辽河流域在通辽地区流域面积35721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9.5%。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47条。其中,辽河流域38条,松花江流域3条、大凌河流域5条,内陆河1条。主要河流有牤牛河、养畜牧河、教来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东辽河、乌力吉木仁河和霍林河。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9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5.3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7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5.83亿立方米)。自然湖泊600余个,大中小型水库121座。湿地面积22.8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面积5.8万公顷,湖泊湿地面积2.3万公顷,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6.5万公顷,库塘湿地面积8.2万公顷。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通辽市土地总面积584.7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4.73万公顷、种植园面积5375.42公顷、林地面积144.59万公顷、草地面积175.8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4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27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74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0.18万公顷。
植物资源通辽市地处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原始景观为榆树疏林草原,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类型由干旱草原及旱生草本植物构成,野生植物丰富多样。山地和沙地适宜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山杏、锦鸡儿和黄柳等乔灌木生长。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截至年底,通辽市有木本植物52科107属618种,草本植物110科446属1169种。
动物资源通辽市野生动物大部分为典型北方类型,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截至年底,通辽市有野生脊椎动物97科446种,其中兽类16科55种、鸟类57科320种、爬行类5科18种、两栖类4科8种、鱼类15科4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科24种,其中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丹顶鹤、大鸨、金雕等22种;兽类有紫貂、梅花鹿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其中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蒙古百灵等55种,兽类有马鹿、猞猁、狼、兔狲等23种。其他“三有动物”(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27种。
矿产资源通辽市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面积1934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底,通辽市探明各类矿产63种(含亚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38种。全市有矿山企业359家,在期矿山企业150家。煤炭、油页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板岩、铸型用砂、玻璃用砂、麦饭石为通辽优势矿产。煤炭、石油、天然石英砂储量丰富。
林草资源全市森林用地145.4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约11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49%,森林蓄积量497.72万立方米。年内,通辽市完成营造林面积1028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121公顷,退化林修复5162公顷。全市基本草原面积148.87万公顷,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干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和沼泽等5大类,草原植被盖度达64.01%。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68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1.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07.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747.4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比例为25.6:30.1:4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329元,比上年增长4.9%。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77.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92万人,乡村人口130.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91%,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40.27万人,女性人口137.4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9万人,出生率为5.34‰;死亡人口2.69万人,死亡率为9.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