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通辽市人民政府!
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通辽在线 蒙速办 蒙企通
网站导航 支持IPV6 无障碍
通辽市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

2024-01-30 08:58

信息来源:

通辽市民委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4-01-30 08:58


信息来源:

通辽市民委



分享到:

通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

市民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辽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五部委<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成立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双组长”,部署3个方面10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市委统战部、市民委、教育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委、团市委6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制度,扎实抓好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全市相关部门及9个旗县市区也出台了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相关文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市民委统筹协调、教育和群团部门分工负责、各地各部门层层抓落实,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矩阵。探索建立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与市域外中小学校“双校双向联盟”机制,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携手共育石榴籽”“中华民族一家亲”“紧紧抱成石榴籽同心共育团结花”“国旗下演讲”“同上一堂课”等主题线上交流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以来,全市共有107所中小学校与市域外学校建立共建联盟机制,开展线上交流活动57场次,覆盖21330名各族中小学生。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命名20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各族青少年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和“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依托大学生“返家乡”“三下乡”等,吸引各地高校青年学子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校地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学共成长的平台。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大学生到我市开展支教、“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暑期实践活动20余次,覆盖各民族学生10000人,有力促进校地双方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二、依托京蒙协作,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往交流

发挥京蒙协作机制优势,深化全市各族青少年与北京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市民委、市教育局联合推出品牌活动“首都北京——科尔沁草原青少年手牵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活动”,2023年暑期,组织300名各民族学生赴北京参加京蒙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观摩听课、交流研讨,促进两地青少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积极与东中部省市沟通对接,市民委、市青少年宫与上海市中国福利会青少年宫和南京市青少年宫联合开展两期2023暑期“铸牢中华魂·牵手向未来”各族少年儿童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全市40余名少年儿童与南京市、上海市少年儿童在通辽市各地区同吃同住、同学同乐,增长见识、加深友谊,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民委支持库伦旗库伦镇小学组织30名腰鼓队学生赴延安开展“籽籽同心赴延安携手共筑团结梦”研学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爱党爱国信念。市民委与兴安盟民委共同组织各族师生160余人,开展“兴安岭上石榴红·迎五四促团结携手奋进新时代”通辽市、兴安盟、前郭县三地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活动,让不同地区各族师生汇聚在美丽兴安,追寻红色革命记忆、传承民族团结精神。各旗县市区结合地区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交流计划,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跨区域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手拉手、广交朋友,心连心、增进感情。库伦旗民族职业学校与北京密云区职业学校共同举行“云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两校200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游览、“课堂+体验”等模式,感受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增进两地学生友谊。霍林郭勒市组织各族青少年114人前往北京、青岛参加“科普+”小记者社团京蒙青少年文化研学交流美术作品展、青少年军事化夏令营活动。科左中旗组织师生280余人前往吉林省双辽市,与双辽市第三小学共同开展“稻谷飘香心连心·吉蒙少年手拉手”主题研学交流、经验交流、班主任研讨等活动,通过跨区域双向交流,进一步铸牢不同区域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开展系列活动,深化各族青少年“本地间”交流交融

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创新开展研学实践及交流活动,深化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市民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2023年暑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10场(次)、500余名师生参加,通过“研、学、游”的方式,让师生们对科学文化和通辽市的人文历史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增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打造“情暖北疆·焕然艺心”关爱行动,开展“北疆青年心向党·志愿服务我先行”“艺暖童心”“青雁进校园”等爱心支教、爱心义演、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次,对接留守儿童1000余人,服务2万余人次,“情暖北疆·焕然艺心”关爱行动荣获全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各旗县市区间及旗县市区内部开展“中华民族心连心石榴结籽一家亲”“石榴花开心连心·青春筑梦新征程”等为主题的各族青少年系列交流活动,各学校间及学校内部开展“深耕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共争‘小蒙古马章’主题队会”“石榴籽一家亲同唱一首歌手拉手结对子”“红领巾讲堂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为主题的实践交流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深切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开鲁县成立“小石榴籽”红领巾千人宣讲团,为1000名宣讲团成员颁发“小石榴籽章”及聘书,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微视频宣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今年,全市共组织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158场次、8万余名师生参加。